All Courses
-
设计与制造Ⅱ
设计与制造II融合了“机械原理”“机械设计”两大部分内容,采用课堂授课、课外项目“双主线并行”的项目式教学模式。 课程学生需要完成四项任务:1)课堂学习和互动;2)课后作业和探究性大作业;3)课程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;4)课外项目任务。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考试、一次课程项目展。 课外项目任务分为自由立题、挑战赛选题两类,每组学生随课程进度需要完成项目调研和立题、概念设计、详细设计、样机制造调试和运行等四个阶段的子任务,每个阶段结束后均集中安排一次节点答辩,每次答辩要求所有组员都要上台陈述所分工的部分,最后一次答辩需要演示运行实物样机。
-
法社会学
本课程旨在提供关于法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谱系,通过理论与实践、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主要研究领域的内容和方法。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,学生课堂参与讨论为辅。
-
传感器原理
课程名称:传感器原理 课程代码:MI301-1 学 分:3 学 时:48 适用专业:大电类专业、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:高等数学,普通物理,理论力学,材料力学,电路原理,误差理论 后续课程:传感器课程设计 开课单位: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一、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: 《传感器原理》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,也是精密仪器及机械、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、光学测试计量仪器、工业自动化与仪表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。《传感器原理》在我校被列为一类课程,一直受到学校的重点建设支持。 教学目标: 通过《传感器原理》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传感技术原理,了解常规敏感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,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和传感器选型,提高解决实际测量及控制问题的能力。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。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自学 实验 作业 考试 整体贡献度 知识 知识体系 要求掌握常用的传感器基本原理和特性,主要的敏感元件特性与特点,掌握常见传感器选用原则。 √√√ 能力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√ √√ 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√ √√√ √√√ √√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√√ √√√ √√ √√√ √√ √√√ √√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√ √√√ √√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√ √√√ √√√ √√√ 终生学习的能力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组织管理能力 √√ √ 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* √√ √√ √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素质 志存高远、意志坚强 √√ √ √ √ 刻苦务实、精勤进取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√√ 身心和谐、视野开阔 √√ √ √√ √√ 思维敏捷、乐于创新 √√ √√ √ √√√ √ √√ √√ 注:“√”的数量从1-3,代表贡献的大小。 二、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:36学时。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 讨论 作业及要求 自学及要求 实验及要求 传感器绪论 2 2学时 课堂教学中融入小组讨论 应用案例 独立策划设计,动手操作,完成实验,记录数据,独立分析 传感器技术基础 4 4学时 作业1、2 电阻传感器 4 4学时 作业3 机动 3 3学时 电感传感器 5 5学时 作业4/5 电容传感器 3 3学时 作业6 磁电传感器 3 3学时 作业7 压电传感器 3 3学时 作业8 热电传感器 3 3学时 作业9 光电传感器 6 6学时 作业10 合计 36 36学时 实验教学:12学时。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 共性要求 实验1 电阻传感器实验 2 独立策划设计,动手操作,完成实验,记录数据,独立分析,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2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 2 实验3 容栅传感器实验 2 实验4 霍尔传感器实验 2 实验5 超声波传感器实验 2 实验6 热电阻传感器实验 2 实验7 编码器传感器实验 备选 合计 12 三、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,结合自讨论、随堂作业、自学、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。 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,并将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,使同学们更好地理传感器的理论体系解,掌握常规传感器的特点与特性,了解常用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应用选择原则。课堂教学中还引入讨论和随堂作业,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,加强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。 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,分组完成实验,独立分析,形成实验报告,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,加深对传感器特点特性的理解,掌握传感器应用的基本方法。 四、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、实验报告和结业考试成绩组合而成。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: 平时作业:20%。采用随堂作业的形式,及时了解和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,兼做点名。 实验报告:20%。采用分组实验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形式。主要考核实验设计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、创造性工作、处理信息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。 结业考试:60%。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。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。 五、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:《传感器技术》,贾伯年,俞朴主编,东南大学出版社,2000 参考书:《传感器》,强锡富主编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1 《非电量电测技术》,严钟豪,谭祖根主编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1 实验指导书:《传感器原理实验》自编。
-
景观艺术学
景观艺术学课程,上海市重点课程、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计划“精品领航课程”、上海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、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示范课程。中国大学MOOC慕课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秉承交大价值引领、知识探究、能力建设、人格养成“四位一体”的育人理念,立足复合应用型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目标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,为后续课程学习与实践夯实理论基础。 引导学生认知景观要素与空间、探究古今中外景观创作的艺术理论和方法;熟知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;掌握构思立意、空间布局、景观营造的艺术原理。 依托团队协作式的案例工作坊,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景观认知、景观鉴赏、以及行业热点问题分析的能力。